我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2024年名誉权纠纷法律适用详解

2024-11-16
来源: 北京法律网

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如果发生名誉权纠纷,应该如何适用法律呢?以下是对2024年名誉权纠纷法律适用的详细解析:

一、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法律适用分析 1. 名誉权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的保护,也涵盖了普通人的名誉权保护。无论是在网络空间还是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不能对他人的名誉进行恶意攻击和诋毁。 2. 名誉权受损的认定标准:名誉权受到侵害通常表现为侮辱和诽谤两种形式。侮辱是指故意使用贬低、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语言或行为;而诽谤则是指故意散布虚假的事实,足以使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行为。 3. 举证责任:受害人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其名誉确实受到了损害,同时还需要证明加害人存在主观过错且其行为与受害人的名誉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4. 法律责任:名誉权受侵害者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民事责任。 5. 救济途径: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名誉权纠纷,也可以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

三、典型案例 1. 王菲诉广东中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名誉权案:该案件因被告公司在未得到王菲本人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将其照片用于商业宣传而被起诉。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公司构成对王菲肖像权及名誉权的双重侵权,判令其立即删除涉案内容,公开致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人民币6万元。 2. “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事件:该事件中的两名男子为了博取关注而在网络上发布不实信息,导致当事人遭受了长达几个月的网络暴力和名誉损害。最终,两名男子因涉嫌诽谤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在法庭上被判犯有诽谤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不断完善,对于名誉权的保护和维护也越来越严格。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名誉权,避免发表不当言论或不实的指责。一旦发现自己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应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友情链接: